女子出轨为何是给丈夫“戴绿帽子”?
最有文化性的来历: 古代汉民族是重色彩的民族。汉武帝之后,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,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,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、尊卑的一种手段。唐代官制规定,六品、七品官着绿服,八品、九品官穿青服。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,官列九品,所以,《琵琶行》诗中用“青衫”代称。他的《忆微之》诗云:“折腰俱老绿衫中”形容仕途坎坷,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。元明两代,乐人、妓女必须着绿服、青服、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。《元典章》规定: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。由此,“青头巾”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。由于青、绿二色比较接近,又同属贱色,人们习惯于说“绿头巾”。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,后来,“绿头巾”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,并演变成了“绿帽子”。
最贴合实际的来历: 明朝刘辰在《国初事迹》中记载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南京娼妓作的各种规定,其中有:娼妓家的男子必须“头戴绿巾,腰系红褡膊……”因此,俗称妻女卖淫和妻子有着“红杏出墙”之事的男人为“戴绿帽子”。不过,到底是先有“戴绿帽子”这一说法,而后有朱元璋借此说来羞辱龟公呢,还是正好反过来?因为手头缺少文献资料,不好妄说。妻子红杏出了墙的男人叫“戴绿帽子”,丈夫爬了人家窗户的女人叫什么呢?叫“涂绿眼圈”。这是从王蒙的小说《冬天的话题》里看到的。但这种说法好象并未普及。
最有依据性的来历: 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: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,宠董偃十余年。主欲使偃见帝,乃献长门园地,帝喜,过主家。主亲引偃出,偃奏:“馆陶公主庖人偃,昧死拜谒。”帝大欢乐,呼为主人翁。
董偃十三岁入府受训练,大概就叫“童养男”吧。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,“温柔爱人”,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,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,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。
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,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“主人翁”,公主顺势带出董偃,董偃也知趣,带顶绿帽子,这也是今天“绿帽子”词的由来。既然被赐予“主人翁”之号,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,俨然一家之主般,逗的武帝大乐,宠幸有加。于是董君贵宠,天下莫不闻。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,比董偃为淫首,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,董偃宠日衰,至年三十而终。
最有可信度的来历: “戴绿帽子”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,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。好像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,在郎英所著《七类修稿》中有这样的记述:“……人称人妻有淫者为‘绿头巾’,今乐人,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……”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《馀冬序录》中也写道:“教访司伶人制,常服绿色巾,以别士庶之服。”